Archive

2008.04.01

系列|製造視角 17期

超越經濟合理性的復原意義

巖井光男

連載|產品制造視點TOP

另一方面,高層建築每天約有1000名工人正在進行施工。截至4月15日,鋼架的建造正在進行到地上23層,但在大體積內沒有人,只能看到巨大的塔吊慢慢抬起材料。西洋建築引進日本100多年來,建築以相當快的速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其結果是施工精度、完成程度均一、工期縮短。它的主要參與者是各種各樣的建築機械,其進步不知道在哪裡停留,例如通過IT技術的進步進行機械人化來執行更復雜和更復雜的任務。

 

和其他很多生產現場一樣,建築現場長年培育的人工手工作業取代機械或許符合經濟合理性,但就像磚匠的技藝一樣,作為象徵文明開化時代的文化,“制造”技術是否需要繼承工匠技藝的機制呢?被復原的三菱一號館,從現在開始到數百年前都會繼續存在,期待著它能成為超越經濟合理性,傳達出建造人的心和技術的建築。

Profile

前株式會社三菱地所設計代表董事、副社長兼執行役員

巖井光男

巖井光雄

Update : 2008.04.01

Tags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