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京丸之內重建第二階段的第一步,新的丸之內公園大廈(地下4層、地上34層的辦公/商業建築)將在約12,000平方米的場地上建造,三菱重整1號樓(地下1層、地上3層的美術館)正在興建中。這座高層建築的鋼框架工程於今年1月中旬開始施工,憑藉4台900噸級塔吊的壓倒性機械動力,預計7月底完工。這座最高高度為173m的高層建築,整個施工週期僅27個月。同時,去年12月中旬開始砌磚的三菱第一大廈預計今年7月中旬完成三樓牆體的完工,兩棟大樓預計將於明年4月完工。這些新舊施工方法的同時進步是非常有趣的。
三菱一號館由1877年來到日本的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康德設計,留下了許多現代建築,於1892年1月開始動工,工期36個月,於1894年12月竣工。它是丸之內第一座具有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安妮女王風格的辦公大樓,採用分層的公寓平面圖。基礎為松樁,結構為抗震磚,開口處以鐵加固,屋頂為西式木屋架,大柱桁架,屋頂採用國產石板。 1968年因時代要求而被拆除,但透過查閱當時的設計圖和文獻、調查拆除時的實際測量和保存的材料,決定盡可能忠實地復原。修復工作總共需要228萬塊磚,其中結構磚208萬塊,裝飾磚20萬塊。 ,一切都是由工匠手工完成的。工匠們在一個小工地上近距離堆放磚塊和石頭的景象,讓我們回想起包括他的弟子曾根達三在內的日本建築師和工匠在康德的指導下接受西方建築的時代,這讓我們強烈感受到這種精神是如何實現的。磚牆具有獨特的紋理,傳達了人手的溫暖,因為所有材料都是手工製作的,同時透過工匠準確無誤的眼睛保持了高水平的精度和完成度。然而不幸的是,日本未來可能沒有機會建造完全磚砌的建築。
另一方面,高層建築每天約有1000名工人正在進行施工。截至4月15日,鋼架的建造正在進行到地上23層,但在大體積內沒有人,只能看到巨大的塔吊慢慢抬起材料。西洋建築引進日本100多年來,建築以相當快的速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其結果是施工精度、完成程度均一、工期縮短。它的主要參與者是各種各樣的建築機械,其進步不知道在哪裡停留,例如通過IT技術的進步進行機械人化來執行更復雜和更復雜的任務。
和其他很多生產現場一樣,建築現場長年培育的人工手工作業取代機械或許符合經濟合理性,但就像磚匠的技藝一樣,作為象徵文明開化時代的文化,“制造”技術是否需要繼承工匠技藝的機制呢?被復原的三菱一號館,從現在開始到數百年前都會繼續存在,期待著它能成為超越經濟合理性,傳達出建造人的心和技術的建築。
Profile
前株式會社三菱地所設計代表董事、副社長兼執行役員
巖井光男
巖井光雄
Update : 200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