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16.06.01

系列|古畫遊記 No.09

臺灣銀行東京分行 (1916年~昭和後期) [從櫻井小太郎看到的基礎形狀的變遷]

野村 和宣

連載|舊圖紙之旅TOP

丸之內建築公司從早期開始就承擔了三菱以外客戶的工作。位於大名小路和永代路交叉口的臺灣銀行東京分行。1916年 (大正5年) 竣工的較早時期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之首是櫻井小太郎(下面,我親切地稱之為“Kotaro先生”)。銀行和租戶住在這座建築的頂部和底部,有趣的是看到諸如在安全分離的同時應對銀行未來增長的聰明才智。其中,我關心的是基礎的形狀。基礎從外周壁面向外側充分突出。為什麽呢?因此,我看了小太郎進入公司之前總結的1 9 1 4 (大正3) 年竣工的三菱21號館的實施設計圖,但它不是懸空的基礎。然而,在小太郎繼臺灣銀行之後親手建造的竣工於1 9 1 8年的三菱22號館 (三菱臨時總公司) 裡,同樣也是懸空地基,地基下面密密麻麻地釘滿了數量驚人的松樁。可能是考慮到應對松軟的地基,盡量擴大地基的面積,用摩擦樁支撐。那麽,小太郎的代表作1923年 (大正12年) 竣工的丸之內大廈怎麽樣呢?根據Ogawa先生結構設計部的論文,Marubille在每個柱子下面都有一個獨立的腳環,它沒有通過梁連接,它只與B1層的樓板連接。但是,基座下的松樁到達了約20m的長而堅硬的東京礫石層。有趣的是,基礎形狀在短短10年內迅速變化。

本網站中的內容(信息、材料、圖片等等)的版權和其他權利屬於我們或授權我們使用的權利人。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之外,不得擅自復制、轉用、篡改或發佈。

作者簡介

野村 和宣

野村Kazunori

在欣賞建築和城市時,我試圖消除專家的意識,並盡可能地將自己視為一個普通人。就像美味的菜肴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感覺美味一樣。

Update : 2016.06.01

Tags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