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我訪問了久違的倫敦。此行的目的,是調查我參與的東京丸之內重建項目第二階段的第一個項目“三菱一號館”復原工程的相關情況。三菱一號館是由英國人建築家Josiah Conder設計於1894 (明治27) 年12月竣工的丸之內最初的辦公大樓,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女王樣式,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磚瓦結構建築。對面的馬場前面的道路上相繼建成了紅磚辦公室,被親切地稱為“一丁倫敦”。戰後,為了迎合高度成長期的需求,紅磚辦公室進行了重建,1968年 (昭和43年) 三菱一號館也消失了蹤影,但作為丸之內的原點,在那之後也成為了談論丸之內不可缺少的建築,一直留在人們的心中。因此,我對這項修復工作感到強烈的責任。
這次訪問倫敦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牆壁的厚度。在倫敦的街道上,經過數百年時間的建築成為了主要的城市景觀,現在也被利用著。新建築也在各個時代的建築風格和設計的層疊中得到了應用。我認為帶來這種歷史深度的因素之一是牆壁的厚度。三菱一號館是磚造的所以是理所當然的,1樓的牆壁厚度約有700mm。我們建築設計師為了確認建築的形態和內部空間,有時會用鉛筆把牆壁塗黑。通過這樣做,您可以很好地了解厚牆的結構結構,建築內外的形式以及與外部的關係。比較由土、木、石等自然物體建造的建築和由混凝土、鐵、玻璃、輕金屬等工業產品建造的建築,越接近現代,塗黑的空間就越少,能切身感受到現代建築和以前的建築的不同。
那麽,雖然它是現代建築,但在倫敦市內和東京市中心建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和設計沒有太大區別,我覺得建築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創新中迅速全球化。事實上,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充斥著類似結構,材料和設計的建築。這些與同時流行的服裝設計相似,乍一看似乎很精衹,但如果你把建築視為一種文化,你會看到一個大問題。原本建築是在與當地的氣候、風土以及文化的關係中孕育而成的,理想的是根據其文脈進行創造。然而,忽視區域性的流行病正在剝奪我們的良好文化。為什麽不停止跟隨西方建築呢?
由真壁、拉門構成的日本傳統木造建築是根據日本的氣候、風土、文化孕育出的環境共生型建築。考慮到地球環境問題,我們有必要回歸日本建築的智慧。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感受到日本和東京,這樣他們就可以感受到歷史悠久的倫敦城市景觀的輝煌。就像過去三菱一號館開創了日本最初的辦公街的先河,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一樣,希望通過其復原更新近代建築的記憶的同時,衹力於開創具有日本風格的環境建築時代的建築。
Profile
前株式會社三菱地所設計代表董事、副社長兼執行役員
巖井光男
巖井光雄
Update : 200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