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一号馆修复工作已完成。正如我在本专栏中多次提到的,它建于 1894 年(明治 27 年),由 Josiah Conder 设计,作为丸之内的第一座办公楼而广受欢迎,直到 1968 年(昭和 43 年)被拆除。这是一座美丽的建筑。丸之内如今秩序井然、平静的街景是以1923年(大正12年)竣工的旧丸之内大厦为基础打造的,该大厦的檐高为100尺(31m),面积为100m。然而,始终着眼于整体的城市规划是从三菱一号馆开始的。以马场崎街为中心的街景,屋檐高50尺(15m),统一的砖石结构,竣工 于明治末期,俗称“一长圆殿”。
复原工程是以秃鹰和曾祢达藏为中心描绘的设计图和当时的建设资料、解体时的实测图和记录照片、通过使用残留的建筑材料完成的接近原创的东西,可以说是我们事务所的鼻祖的秃鹰和曾祢达藏会给予怎样的评价呢,我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在“彼世”听到。
大部分建筑工作都依赖于参与大部分步骤的工匠的手工艺技能,包括砌砖、砖石、木屋顶框架、金属加工、木雕、抹灰和天然石板屋顶。近年来,建筑工作变得更加机械化,部件在质量受控的工厂制造,并使用重型机械在现场组装。尽管这可能是一个极端的说法,但这座建筑是在没有人手接触每个部件的情况下完成的。对比丸之内公园大厦和三菱一号馆这两个建筑在同一地点、历时27个月的建设期中同时竣工的总参与人数,前者约为96万人,而后者则为约96万人。大约是50,000。前者总建筑面积为205,000m 2,后者为6,000m 2,因此采用尖端技术建造的前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总人数为4.7人,而8.3 后者。该图还显示了由于机械化的合理化而减少了现场体力劳动的程度。 《工事园》将合理化定义为“采用新技术或修改企业组织,以尽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实际上,它是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手段。”建筑工地的积极合理化确实提高了生产力和经济性,但这也简化了建筑细节,诸如全玻璃结构之类的简单、无处不在的设计已经变得猖獗。在这种趋势下,先进工艺展示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技术传承濒临消亡的事实却没有被注意到。当我们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现实空间中玩耍,并习惯了被石头和天然木材等模拟建筑材料包围的日常生活时,我们开始意识到建筑过程、结构和材料内容等看不见的部分的重要性很容易忘记。
修复后的三菱一号馆具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安妮女王风格的深刻雕刻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每一块砖、石头、天然石板都是由工匠手工建造的,建筑的每个角落都经过精心建造。你可以感受到工匠们的热情和血液的温暖。此外,15米高的屋檐高度几乎与巴巴萨基街沿线的银杏树高度相同,赋予这座城市一种人性化的尺度感。看着出现在写字楼之间的三菱一号馆,我意识到,在当今精简的城市发展中,不仅要利用功能性和经济性,更要利用传达人类双手温暖的手工文化。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
Profile
前株式会社三菱地所设计代表董事、副社长兼执行役员
岩井光男
岩井光雄
Update : 200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