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雨季的到來,我每天都在關註天氣預報。每天上下班從橋上看到的河流也充滿了水,很有氣勢。我國多山,河流多急流,一旦水源枯竭,河水就會消失,但看不到露出大半河床的景象。春天的雪水,夏天之前的梅雨,秋天的臺風,冬天的降雪,定期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恩惠。此外,山區的各種植被樹木繁茂,天然綠色水庫全年供水。許多日本人生活在一個可以生活而無需確保水的環境中。
將目光轉向世界,可以看到與日本完全不同的情況。世界上有12億人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確保日常飲用水。據說每年有500萬到1000萬人因缺水而死亡。不僅是人們的生活,水問題也給地區的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中國的黃河流域是文明的發祥地,自古以來人們就依賴黃河水取水。20世紀下半葉,由於上遊的過度取水,發生了無法到達大海的斷流。河流中沒有水意味著沒有土壤進入河口。海流侵蝕海岸線,導衹地形變化。而且對海洋生態係統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廣泛的地區環境惡化加劇。從20世紀末開始,開始有計劃地從黃河引水,並逐漸得以恢復。
有一個橫跨哈薩克和烏茲別克的內陸性鹽湖。雖然不熟悉,但它被稱為鹹海。小時候在世界地理學習時的大小約為68,000km2,面積是九州的1.6倍,形狀像雞蛋。還有鹽分濃度為10%,漁業資源豐富的記憶。然而,由於和黃河一樣註入鹹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對農業用水進行了盲目的吸收,流入湖中的水量急劇減少,現在面積為17,800km2 (水量從50年前的27%減少到10%),鹽分濃度為50%,成為一片死海。沙漠化、沙土上殘留著腐朽漁船的風景是該地區環境破壞加劇的證據。湖的形狀也從卵形分為2個鹽湖,南側的大鹹海沒有流入的河流,所以據說在2020年消失。鹽,鈣,鎂,鈉,殘留農藥,大量使用的磷肥等沉積在沙漠化的高地上,由於季風而分散,對居民造成健康損害。也會直接汙染空氣。
關於空氣,PM2.5 (細顆粒物) 這個詞從今年年初開始在報紙上發出聲音。在北京,連續幾天大大超過環境標準值,連續幾天無法外出。健康損害也很大,經濟損失也很大。由於微粒子的存在,它們乘著偏西風飛來,在日本也觀測到了超過環境標準的數值。在中國,這個數字似乎在下雨天減少,但即使它因下雨而落在地面上,如果它幹燥,它也會飛到空氣中,如果它流入河流,它會汙染水。只是迴圈而不是消除。隨風飄散在世界各地。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再看一次我國。黃河,鹹海,PM2.5可以與其他人的事務輕松清理嗎?回顧過去,日本也反復經歷了嚴重的公害和環境汙染等痛苦的經歷。然而,從1970年左右開始,日本開始採取對策,結果發展了許多環境技術。水再生技術,海水淡化,汙泥再利用,空氣淨化技術等處於世界最高水平。在許多國家,有些情況下,為了豐富人民的生活,重視經濟發展,而沒有時間關註環境問題。現在正是日本將其作為領先者克服環境問題的經驗應用於世界的時候吧。我相信我們擁有的最新環境技術可以讓世界人民擺脫水和空氣的擔憂。
Profile
前株式會社三菱地所設計高級常務執行董事
原田仁
原田一
Update : 2013.06.01